「憲光二村」位於桃園市龜山區,是全臺唯一全區保存的憲兵眷村。園區於民國57年(1968年)興建,初建100戶平房式眷舍,民國63年(1974年)再增建40戶四層樓公寓式職務眷舍,呈現兩個時期不同風貌的建築型態,真實映照了60年代臺灣眷村生活的轉變與發展,深具時代意義。

園區完整保有婦聯會建造眷村的建築格局與文化意象,於民國95年(2006年)登錄為歷史建築,並曾作為知名電視劇《光陰的故事》拍攝場景。與中壢馬祖新村及大溪太武新村並列為「桃園眷村鐵三角」,成為眷村文化的重要代表。

自民國95年原住戶遷出後,園區歷經十年沉潛。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於民國105年(2016年)設置駐地工作站,推動空間整備、文史調查及社區營造行動。為活化再利用,自民國109年(2020年)啟動第一期修復及再利用工程,並於民國113年(2024年)9月正式以「憲光二村眷村文化園區」對外開放。園區除設有《憲時記憶》常設展,亦規劃市集、節慶與年度活動,並引入飲食、戲曲及藝文工作室等5組文創品牌,帶給民眾兼具教育性與體驗性的文化饗宴。

政府徵收梁家及另外兩個家族的農地,並開始興建 100 戶眷村房舍,後於 57 年竣工完成。村子為婦聯會所興建的第十期後期房舍,因此不論在建築坪數、材料、及機能性上,已比舊期的眷舍更為完善。全村的門牌編號從 1 號到 101 號,中間跳過了不吉利的 13 號,這在其他村子來說也是較為少見的。

1968年歷史照片

1968年
1974年

憲兵司令部選定了桃園的兩處空間作為憲兵的職務官舍基地,一處在虎頭山(也就是現在的慈平一村),另一處就是位在憲光二村內的埤塘區塊。在埤塘填完土後,民國62年增建4樓鋼筋混凝土的職務官舍,公寓式眷舍便在 63 年興建完工,這屬於婦聯會所興建的第十一期眷舍,外觀為抿石子、每戶格局皆為三房、一廳、一衛、還有一個小露臺。全部共可容納 40 戶眷屬。

1974年歷史照片

當時李登輝總統曾親自造訪憲光二村,聽取憲光二村爭取眷村改建國宅「原地自建」的簡報。當時村子還請了龍應台的弟弟為村子做了規劃,並由當時的自治會會長陳萬榮為總統做簡報。最後村子「原地自建」的審核未通過,卻也讓村子有機會成為歷史建築被保留了下來。

1997年歷史照片

1994年
2006年

當年暑假,全村開始進行搬遷,離開住了幾十年的老家,所有住戶陸續陸續續搬進了新住所「陸光新城」。同年 10 月,憲光二村提出歷史建築登陸申請,開啟了憲光二村保存行動最重要的一步。

2006年歷史照片

知名的電視製作人王偉忠,選定憲光二村作為「光陰的故事」拍攝主場地,也就此打開了憲光二村的知名度,一直到現今仍有許多影迷,慕名而來。

2008年歷史照片

2008年
2010年

民國99年文化局委託辦理「桃園縣憲光二村歷史建築調查研究暨修復計畫」。

民國102年12月1日龜山鄉公所與國防部申請代管至103年12月25日,並辦理初期修復規劃及可行性評估計畫。

2013年
2014年

民國103年龜山鄉公所委託辦理「桃園縣龜山鄉(歷史建築)初期修復規劃及可行性評估」計畫。

民國104年10月28日起文化局正式向國防部申請憲光二村代管。

2015年
2016年

由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所設立的「憲光二村駐地工作站」,正式於 10 月在村子內的 71 號房舍開館,除了在開館期間提供導覽服務外,也不定期舉辦眷村相關活動。更重要的透過工作站田野收集的工作,將憲光二村的歷史及生活故事,透過展覽、活動體驗、研討會..等方式,讓民眾認識村子。

民國105年7月至106年11月文化局委託辦理「桃園市憲光二村駐地工作站委託專業服務案」。

民國105年8月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委託桃園市政府文化局代辦「105年度桃園市憲光二村清運管理採購案」。

文化局委託辦理「憲光二村第一期規劃設計暨因應計畫」。

2016年歷史照片

民國106年1月文化局委託辦理「憲光二村再利用為移民博物館策略規劃暨展示資源調查案」。

民國106年1月文化局委託辦理「憲光二村藝術進駐委託專業服務案」。

2017年
2020年

憲光二村第1期修復再利用工程動土。

舉辦「憲光百衲被」工作坊,以原住戶家庭記憶為創作主軸,縫製屬於自己家族的「百衲圖騰」。

與憲兵指揮部一同舉辦「愛憲年代」,時任指揮官的周廣齊將軍,同時以憲光原住戶身分共同參與。

2021年
2024年

於民國113年9月6日辦理開館記者會,以「憲光二村眷村文化園區」的新姿態正式對外開放。

開館展《憲時記憶》,包含憲兵故事、憲光村史、眷村文史等主題,持續傳承珍貴的文化記憶。

憲光二村為2024桃園地景藝術節展區之一,成為熱門拍照地標。

與國防部憲兵指揮部合作,推出「守護之光:從憲光二村到國之盾」主題特展。

2025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