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園市政府文化局自代管桃園市龜山區的憲光二村,即委託團隊駐地工作站進行眷村文史與組織工作推進,並主動連結周邊學校開展青年文資計畫,民國107年(2018)出版《學青眷潮二重奏:桃園眷村文化資產教案推廣計畫成果手冊》,做為臺灣眷村文化保存工作的重要案例經驗分享,此為桃園市立內壢高級中等學校記者朱良榮、呂依辰、洪藝珊、莊雅淇、葉錦蓉、黃可艾於民國105年(2016)10月14日的採訪報導。
桃園龍山里是一個多元且複雜的環境,榕樹下,不同時間點,匯聚不同的人群。受訪者表示,那裡總是圍繞著下棋、賭博的悠閒氛圍;晚上卻治安欠佳,讓人不得早早就寢。探究原因,過去曾是屬於榮民村落,隨著時間流逝,人口逐漸轉為新移民、原住民占多數,導致現在的治安問題。
受訪者談到在大陸的過往,繪聲繪影說道:「大陸文化大革命期間,並非所有人崇拜潮澤東,但在『老虎凳』的脅迫下,許多人敢怒不敢言。」但受訪者仍咬牙苦撐,勇敢地邁向明天。有些新移民來到臺灣後,沒官方工作許可,隨時面臨被遣返的恐懼。儘管如此,仍有好事發生,例如遇到未來偕手的伴侶,生活中數不完的小確性,皆蘊含無法言語的柔情。
這次採訪中,內壢高中記者們採訪五位在龍山落地生根的榮民眷屬,彼此都有所收穫,記者們認為,這段時間記錄下的點滴故事,若是作為一篇報導,似乎有些許遺憾,期望未來,大家都能勇於向前,把握現在,全力以赴,如受訪者般用力生活,不留一絲遺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