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園縣的領先步伐:竹籬笆的記憶與保存-眷村文化之搶救與保留

內容簡介

桃園眷村因老舊,逐年批次進行集體改建,不同於從前的「集體行動」,眷村居民被打散至不同的鄉鎮市、大樓,可說是第二波的大移民。 桃園縣政府為了保存文化資產,喚醒民眾的社區意識,率先以社區營造的精神,結合在地文史工作者及社區,舉辦眷村文化節活動,希望讓歷史、文化能深根發展。 眷村生活不同於村外,屬於半封閉的社居狀態,如何提升眷村人對社區的參與感,凝聚地方意識及共識,以改善眷村原本激進與社會脫節的方式,是眷村文化保留聲中一個重大課題。 從2001年起,桃園縣開始推動眷村文化節活動。第一年屬於試探性質,推出活動包括:知名書畫家揮毫、眷村美食品嘗、地方戲曲大觀園、蚊子電影院等。成功的經驗開啟桃園縣眷村文化節的新紀元,也為往後一年一度的文化節奠定下良好基礎。 2002年,桃園縣文化局籌辦「桃園眷村‧金馬文化節」,成立全國第一個虛擬眷村文物館,使得眷村文化在桃園找到初步的歸宿。 2003年,桃園眷村文化節由「眷村同學會」拉開序幕,以「名人回顧榮耀眷村文化、眷村文化孕育人才誕生」為宗旨,邀請桃園縣出生的眷村二代名人相,彰顯眷村文化柔性、尊重、多元的凝聚力。 2004年,桃園縣文化局為了保存眷村文化,邀請專家學者在憲光二村舉辦「眷村改建、保留與活化再生座談會」。多場座談會後,不僅獲得民間與學界熱烈討論與迴響,更間接催生「全國眷村文化串聯同盟」。往後幾年,與眷村有關的學術研討會紛紛舉辦,喚醒全國各界關注眷村文化,並提出許多有關眷村保存與再利用的寶貴建議。

作者

鄧榮坤、 邱傑

紀錄時間

2019-11-16T13:27:34.860+08:00

關鍵字

竹籬笆的記憶與保存-眷村文化之搶救與保存,金馬文化節,桃園眷村,蚊子電影院,眷村文化串聯同盟

來源

桃園市政府

材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