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際移民博物館案例-憲光二村,看見移民博物館

內容簡介

此為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於民國107年(2018)11月出版,記錄桃園市龜山區憲光二村保存、活化再利用為臺灣第一座移民博物館推動歷程的《憲光二村,看見移民博物館》一書中的一篇。

以桃園市龜山區的憲光二村做為「與世界對話的基地」的移民博物館,效法國際各大移民博物館,例如美國下東區移民公寓博物館,曾是七千位美國移民初抵紐約的住所,移民包括德國人、愛爾蘭人、東歐人與中國人,創辦人是歷史學家亞布蘭(Ruth Abram),1998年以果園街97號為館址創立,以保存與詮釋美國移民的個人經驗,讓觀眾與現在及過去的移民建立情感連結,使參與者了解移民如何型塑美國國家認同為使命;波蘭格丁尼亞移民博物館,2015年創立在一棟名為「航海站」的歷史建築內,航海站原是船隻駛離波蘭航線的起點,以描述過去十多年來數百萬波蘭移出人民的命運,期待成為一處邂逅與討論移民的場所,促進國內波蘭人相互交流為使命;菲律賓華僑博物館,創立原因為突顯菲律賓和中華文化的融合,呈現二國人民的交錯命運,1999年由當地華裔社區贊助成立,以典藏、紀錄和展出華人在菲律賓的歷史,促進華人與當地社會的互動交流為使命。

作者

總編輯:桂雅文

紀錄時間

2019-11-01T11:49:02.602+08:00

關鍵字

桃園市,眷村,移民博物館,憲光二村,龜山

來源

桃園市政府

材質